西瓜与其他葫芦科植物一样,在茎蔓上着生有卷须,属攀缘植物。茎蔓一般匍匐于地面生长,通常叫“瓜蔓”、“瓜秧”或“瓜藤”。
1、茎蔓的构造
西瓜茎的横截面略呈五棱形,伸蔓后发育完全的茎中间有空洞,称为髓腔。在周围有二环交错排列由10束维管束组成的维管束群,构成西瓜茎蔓的输导组织。
在西瓜茎蔓上着生叶片的地方叫做节。两片子叶之间的茎叫节间。在子叶节以上5~6叶之间,叶片之间的距离很小,节间缩短,成为短缩茎,形成西瓜植株幼苗的直立部分。在这数节之后,节间便伸长成为匍匐蔓。节间长度因品种和环境条件而异,如青农六号比青农八号的品种节间长。一般西瓜茎蔓的节间长度为10厘米左右,长势强、中或晚熟品种以及地方品种一般节间较长,最长的可达20~30厘米。但同一品种在水多肥足的条件下及光照不足时,节间也会拉长。而早熟、长势弱的品种节间较短。在缺水缺肥的条件下也会限制节间的伸长。另外,还有节间很短的品种,由于节间细胞数目的减少和细胞长度的减小,使节间缩短,平均只有17厘米,因叶片紧凑故称之为“丛生型”。此外,氮肥用量过多,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等,都会使节间拉长。节间长短是生产上正确进行苗情诊断,确定合理管理措施的重要依据。
西瓜蔓的直径一般4~6毫米,长势强、肥水充足时直径增加,反之减少,如果直径达到8毫米以上,就有生长过旺的危险。
2、茎蔓的作用
茎蔓的第一个作用就是支撑叶子,使叶子在田间合理地分布;第二个作用是连接器官,将瓜根、瓜叶、果实等器官连成一体;第三个作用是贮存有机物质,在结果前叶片制造的有机物质除本身生长之外,还有一部分在茎蔓中贮存,坐果后则转移到果实中去;第四个作用是茎蔓也可以合成一些有限物质供本身生长之用;第五个作用是起输导作用,将根部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元素输送到叶、花、果实等器官,同时,也通过韧皮部将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输送到根部,以供应根系生长发育和正常生理活动所需要的有机物质。因此,茎蔓的生长状况如何,也间接影响整个植株的生长。
3、茎蔓的生长和发育
下胚轴一般长3~10厘米,习惯上它称之为茎。它上连子叶节,下接根颈,是连接地下部与地上部的唯一通道。它的伸长在幼苗拱土前开始,随着幼苗的出土,它的伸长速度加快,出苗后,伸长速度立刻慢下来,但缓慢地伸长到第一片真叶展开时,伸长停止。胚芽逐渐生长,并发育成主蔓。要第五六片真叶展开前,主蔓直立向上,生长极为缓慢,第五六片真叶展开后,主蔓伸长速度逐渐加快,随着主蔓的生长,由于茎的机械组织不发达,当蔓长到一定长度时,主蔓便匍匐于地面生长。以后主蔓伸长的速度逐步加快,到开花前后,一昼夜主蔓可以伸长4~8厘米,在浇水或降雨后,其伸长速度更快,有时一昼夜可达10厘米。若主蔓伸长速度每天超过8厘米,就会出现旺长,如处理不当则会影响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