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的一生可分为四个时期,各时期中有着不同的的形态发生、生理作用、生物学要求,同时各时期之间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因而在栽培上也必须针对每个时期的不同特点以及前后时期的关系,给予不同的控制或促进措施,以满足各个时期的不同要求,使高产优质的形成过程由前一时期的协调生长,顺利地推移到下一时期的协调生长。
1、发芽期 从种子萌动至子叶充分展开、真叶显露为发芽期。经过浸种催芽的种子,在气温15~20℃条件下,这一时期大约经过九天左右。植株在这一时期中主要是利用胚中的养分形成胚轴和胚根。下胚轴在此期中的长度、增量占期终值的68%左右。这时苗端已分化出2~3枚幼叶和1~2枚叶原基,生长锥呈扁圆形。在此期间植株地上部干物重的增量极小,仅占其终值的0.0012%,其增长速度也很慢,期末干重仅为期初干重的1.09倍。由于整个植株在此期的生长量极小,故对三要素的吸收量也很小,仅占全生育期吸收量的0.01%,其中以氮为主。“破心”时植株所吸收氮(N)、磷(P2O5)、钾(K2O)之比例为3.56:1:1.56。子叶是此期的主要光合器官,其光合及呼吸强度都高于植株旺盛生长时期真叶的强度,但它的蒸腾强度却小于真叶的强度。这一时期光合产物的输入中心(即生长中心)是有着叶原基分化的生长锥。该期子叶的光合产物主要供应下胚轴和其本身,本期结束时两都所含总放射性强度占标记子叶输出的70%以上。总之,植株在此期中主要依靠利用胚中的营养物质来完成其幼芽的生长,同时由于展开的面积虽小,但有光合能力较强的子叶,而生长锥又有叶原基的分化,这就给幼苗的生长做好了准备。 栽培上,在种子出土前应该创造种子发芽所适宜的温湿条件,加速发芽过程的进展。据试验,西瓜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5℃,最高温度为40℃,最适温度为28~30℃,而无籽西瓜发芽的最适宜温度为28~35℃。种子出土后,一方面保持适当的土壤温度,满足幼芽生长之需要,并要利用子叶光合能力较强的特点,充分地利用阳光,另一方面又要控制过高的温湿条件,避免下胚轴的过旺生长,促进生长锥中幼苗叶的分化和生长。
2、幼苗期
开始显露真叶至“团棵”的一段时期为幼苗时期。在气温15~20℃的情况下,这一时期大约经过一个月左右。此时期植株展开5~6枚真叶,它们顺次排列成盘状,其叶面积不大,仅占最大面积的2.24%,但其增长速度则要大于其他各期,其增长速度是按指数曲线增加的。此期,下胚轴的生长趋于稳定,上胚轴自出现后一直保持在0.3~0.4厘米左右。茎轴的生长极为缓慢,期末时的长度仅为2~3厘米,整个植株呈直立状。在此期间,植株地上部分干物质重的增量不大,仅占其最终值的0.51%,但其增长速度很快,也是按指数曲线进行的,全期增长34.42倍。该期中植株对三要素的吸收量因生长量有限,故仅占全生育期总吸收量的0.54%,其中以氮肥为主,“团棵”时植株所含氮、磷、钾的比例为3.80:1:2.76。此时叶片的光合和呼吸强度较小而蒸腾强度较大,“团棵”时三者的强度分别为抽蔓时期结束时的76.99%、94.40%和123.62%。根据同位素示踪的研究得知,此期的生长中心是在进行着复杂分化的生长锥。光合产物主要供应叶片之生长,“团棵”时叶中所含总放射强度占标记叶片输出的1/4~1/2以上,而分配到根部的数量也要占16%~27%以上,可见此时植株在积极形成同化面积的同时也在积极地形成它的吸收器官。
|